第三章 疏而不失
文/崔自默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1] ——老子
1.为道日损
“为道日损”,“损”,减也[2],简也。
“损”什么?“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3]道之所“损”,从主观到客观、从理想到现实、从物质到精神,把由心通向道中途的阻隔障碍,一一“损”掉,以期求我与自然的便捷沟通,与道会合,实现艺术与人生的最佳状态。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4] “无为”,即自然、天之道、道,所谓“自然无为,天之道也”[5]。至于“无不为”,便不是“有为”的简单的不自然的层次;“无为”而“无不为”,便是以天合天、以道合道、自然而然。
1.1 绝学适道
孔子云“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6],与上述老子“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思想,其所揭橥之义相同:“学”,有限性、可把握性与容易传授性,可强记而得;“道”,无限性、难以把握性、不可传授性。——因之,追求学问者多、能传授知识者众、所掌握之知识亦可日益;但求道者则大不然:他必须是通人,随着对“道”的认识的深入,弘畅闲雅、损益文句,反觉万不耐一、不知云何,于是复归于朴、大辩若讷,最后以至于“无所为”、一任自然,但是,也正在此际,一切变得自然而然、不知其然而然、随心所欲而无不适意。——此为“超奇”,“非俶傥之才,不能任也”[7]。
“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8]世间一切正法、大学问,都是个人的亲身感悟与实在体验,难以明白地传授,不可能代代相传。能传的,只是知识或者技术层面的东西,而智慧与悟性,是难以传承的;然而最有价值、最需要传承的,恰恰是这种不好传承的东西,它是生命力之所在、真谛之所在。如高明的中医,在丰富的临床经验中获得真知,其种种个性化的学问,随机应变,因人而异、因时而化、因地制宜,难以言传,那只属于他自己。善学习者,在于把握致“道”之由,而不只是去把握那些简单的部分。道,是绝学,禾山大师解打鼓所谓“学到无学”、“习学既尽”[9],即是,那已近乎无为之境。
至于画艺,构图造形渲染,容易学,而笔墨之外的神韵,若“荒率苍莽之气”[10],则不是学来的。学,只是过程,由学而进道,才是目的。画艺深入,由“闻”而“邻”最后“真过”,一到“真过”而登堂入室,一切变得简易、随便、直接,此时,笔墨简净、清新、平静,大味若淡、大巧若拙。道的终极,一定是脱略了学的层面,需要切身感悟、验证,靠的是“见自本性”的素质。“绝处逢生,禅机妙用,六法亦然。到得绝处,不用做作,心游目想,忽有妙会,信手拈来,头头是道”[11]。“绝处逢生”,其道不可端倪。
“损”的意义便在于:损之又损、减之又减、简而再简、约而再约,“道”便显露出来;在这个求“道”的过程中,就已经开辟出一块广阔的空间来。这么一个复杂的过程,是一个华去而朴存的过程,虽为而非为、不为而为。
道,乃本性具足,至纯至善,无所谓“损”亦无所谓“益”;天地自然之所以称为“大美”,乃是它为亘古永存的自在之物,它没有什么需要“损”或可以“损”的东西。求艺道的过程,却是一个“损”的过程,首先应该“损”的是“心”,其次才是笔墨形式;因为处于社会中的人,心中横亘一个“我”字,泯灭本性、失去良知、离开真我,只有荡涤尘垢、化掉渣滓,修缮整治、使复如初,而后才能“统体光明”、“充实光辉”[12],才能“无我”而“自得”,“灵窍自呈,秀色自现”[13]。
老子同时阐释了“损”的辨证意义,其中包括“损”与“益”相对性与共生性:“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14]。看似为损,或许实益;此处所损,彼处所益。先难后易,修德广裕,“孔子读《易》,至于《损》、《益》,则喟然而叹”[15],其会心所在,正是“损”与“益”的客观、辨证与微妙。“去其所本无,复其所固有”,良相良医[16],其道一也:损掉一切非真、非善、“本无”的东西,“真”、“善”、“固有”就显现出来。艺道亦然,虽“损”犹“益”,似不足而实有馀,所谓“笔短趣长、意气有馀”[17]。
“损”,是一个明理的过程,“损”怎么会有“益”呢?此惑须解、此“障”须“了”,而后,“古今法障不了,由一画之理不明”、“若不识其了,是真不了也”[18]。“了”,有两方面含义:一,明也;二,去也。破中求立,边破边立。法,从画中体现,而去障的过程,也在画中体现;可见画道微茫、“损”之不容易。“权衡损益,斟酌浓淡;芟繁剪秽,弛于负担”[19],“损”的不易,具体表现在“权衡”与“斟酌”,哪些该“损”、哪些不该损,否则,芟剪失当,非但徒劳无功,还会反受其害。画中笔墨,是一全局、有机整体,故当如医道,“随宜消息,不可以成法拘”[20],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法如
总共62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