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令日新之美,敞於当时;福祚之兴,垂于来叶。延以微缘,得参听末。欣遇之诚,窃不自默,粗列时事,以贻来哲”;(子部·释家类,《出三藏记集》卷十,南朝梁·释僧)(集部·总集类 《全宋文》 卷六十二)
“陆展尽质复灼然,便同之巨逆,于事为重。臣豫蒙顾待,自殊凡隶,苟有所怀,不敢自默”;(史部·正史类,《宋书》,南朝梁·沈约)
“信落魄而无产,终长对于短生。饥虚表于徐步,逃责显于疾行。子比我于叔则,又方余于耀卿。心照情交,流言靡惑。万类暗求,千里悬得。言象可废,蹄筌自默”;(史部·正史类,《梁书》,唐·姚思廉)(集部·总集类 《全梁文》卷四十一)(子部·类书,《艺文类聚》卷三十一·人部十五,唐·欧阳询)
“不曰即学即达,不曰离学而达,亦不曰学以求达,而但曰下学而上达,何其意圆语圆,令人心领神会而自默识于言意之中也”;(子部·明代笔记,《焚书》卷四·杂述,明·李贽)
“臣与苏轼皆蜀人,而不避乡曲之嫌,极论本末,既备位台职,而辄纠谏官之失当,二罪皆不胜诛。然喋喋不敢自默者,非独为一苏轼,盖为朝廷救朋党之弊也”;(史部·别杂史,《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百九十三·哲宗元年丙寅1086,宋·李焘)
“上穆三能,下敷五典,辟玄闱以阐化,寝鸣钟以体国,翼亮孝治,缉熙中教,夺金耻讼,蹊田自默,不雕其朴,用晦其明”;(集部·总集类,《全梁文》卷四十四)
“睹陛下致兴复之艰难,至今追思,犹为心悸,所以畏覆车而骇惧,虑毁室而悲鸣,盖情激於中,虽欲罢而不能自默也”;(集部·总集类,《全唐文》卷四百六十六,清·董诰等)
——依此,是不待言,是不必言,亦是不敢不言,独善与兼济,辨证观照,可以督促、激励、警策、觉悟也。
外物波及内心,内心状态显露于外,内外表里,岂可不慎诸?
窗外雨后风过,夏云多奇峰,透出蓝宝石颜色的天,夕阳照射中,白鸽点点。
睹佳物而感悲凉,乃因其难得而长久也。
好事找上门,而不是出门找好事,需要够份,需要道德的资格。
昨天正确的,今天未必正确。彼处正确的,此处未必正确。对于我正确的,对于你未必正确。——这就是“方法”这一概念的含义。
文老诵其《咏仙人球》:“绿油油而不畏霜,圆赳赳而又有芒,是一个古怪品质,日伴我于一席之旁。”
大象即万象,万象即无象,无象即常象,常象即幻象,幻象即大象。——“痴人说禅更似禅”。
你善良,你细腻,你多心,于是就得承担相当的烦恼和责任。
你去拜访人,到人家门口时发现地上有一个烟头,因为你抽烟,所以你担心人家出来送你时发现它,会以为是你没有规矩随便扔下的,于是你只好弯身把它捡起来,用纸包好,委屈地放进自己的口袋。
上山的遇到下山的,下山的笑话上山的怎么才爬到这么高,上山的笑话下山的怎么刚爬到这么高就下去了。
两人之婚姻,自是有缘分,聚合为家庭,对于双方不见得是最好的,但却是最合理的。所谓存在即合理,用于此,最恰。
现代社会,竞争激烈,每个人都不易地往前奔着,——那么,能不能大家节奏都慢点?彼此省些力气,不好么?每个人都慢,与每个人都快,整体节奏都是一样的,但是慢总比快舒坦些。不安分的人首先脚步快了起来,其他人不甘示弱,或者还想后来居上,于是都加快了,就都累了。集体无意识,仿佛热力分子的布郎运动,无序而烦躁。
疏云淡远,风清花明,只是周围建筑没有历史的痕迹,天空的颜色也不能持久。我多希望总能看到这样的天空,以及天底下都是和乐和谐的景象。
画作有真品与珍品之区别:作品虽真,但为戏作、应付应酬之作、小品,其面貌异于平常,则未必可珍藏,将来亦或被视作赝品;作品未必真,但与一般真品比较风格无稍异、无任何败笔、破绽,且特精致,则作真迹珍藏为必然。
语言是工具,能掌握语言的技巧,光靠说即可成就大事业。——我们生活在汉语环境中,能把汉语学得出神入化,也许比学好说英语要更有用处得多。
文本既在,见仁见智,能得一确定的解释,即为一家言。
走过老房子,想到上下楼梯的人们,曾经有过多少欢喜多少忧。
想入非非,爱屋及乌。
“人生三福”:雄福、清福、艳福。
“画画四难”:画人难画手,画兽难画走,画花难画叶,画树难画柳。
《诗经》有云“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然则扪心自问:我心忧者何?我心求者何?既未知忧何、求何,则我之忧我之求为子虚乌有。
总共42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