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阅览崔自默文化网 [登录][注册] 忘记密码? 首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关于崔自默|文化新闻|视频|影像|艺评|篆刻|艺术市场|现代水墨|
书法|国画|油画|版画|雕塑|装置|粘贴|艺术产品|国际交流|
散文|随笔|诗歌|专著|画廊|博客|留言|证书査询|出版著作|English
会员登录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崔自默文化网 --- 国内个人最大的文化类门户型网站 
您的位置: 自默文化网 > 对话 > 正文 站内搜索:
《此岸彼岸》第3章
http://www.cuizimo.com  2010年10月22日 12:55  文章来源:自默文化网  点击:14530次

 

3-5 天人辨析

“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察古人之全。”——《庄子·杂篇·天下》

 

崔:“天人合一”是我国儒学和其他国学精神中一个重要的概念。

 

李:是的,近年来学者们对“天人合一”的谈论甚多,2004年科学界与国学界还为此引起了一番争端。

 

崔:但是基本上还是一个概念的辨析问题,产生歧义则发生争端。

 

李:导火索之一,据说是物理学大师、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1923-)在“2004北京文化高峰论坛”上的演讲。杨先生认为近代科学的思维方法同时包括归纳法和推演法。中华文化受《易经》的影响, 采取“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念,有归纳法,但没有推演法。《易经》对中华文化思维方式的影响,是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萌芽的重要原因之一。

 

崔:中国传统学问中,文、史、哲是不分的,很多具体学科与其他学科紧密关联,没有明确的边界区分。所谓归纳法与推演法,其实也没有明确的区分,这在中国传统学问中尤其如此。《易经》中有“天人合一”的观念,但这种哲学思维方式的产生,也同时体现在同时期不同的经典文献中。解读传统需要辨证的态度,不能一律。

 

李:杨先生认为在中华文化里,很早就有“天人合一”的观念,比如天人一物。《易经》中每一卦都包含天道、地道与人道,也就是说,天的规律跟人世的规律是一回事。受《易经》思维方式的影响,中国传统哲学把自然跟人归纳成同一理。而近代科学的一个特点就是要摆脱掉“天人合一”这个观念,承认人世间有人世间的规律和复杂现象,自然界有自然界的规律和复杂现象,这两者(天、人)是两回事,不要把它合在一起。

 

崔:真理,都是如此的简单!

 

李:归纳法和推演法的兼备,是西方近代科学的本质特征。杨先生的本意,也许只是对学术界的一个善意提醒。他也承认“天人合一”的内涵不止是内外一理,而是远超过内外一理的。从“天人合一”产生的“天人和谐”观念,对中国传统思维与社会的影响,比因为植根于“天人合一”而没有发展出近代科学的影响还要重要。

 

崔:我有同感。杨先生不过是根据自己的研究经历和科学理念,就事论事,希望警醒国人罢了。当前,能够这么大视角地观照问题的学者毕竟是少数,一般人只能以管窥天。在神州大地上,中国没有发展起来近代科学是一个令人惋惜的事实,那是文化与历史传统的综合因素所致。

 

李:善意的批评,胜过虚假的恭维。对于“天人合一”,我们不妨追本溯源,辨析一下这个概念。

 

崔:好啊!我非常愿意做的学术事情就是概念辨析。概念,作为语言的基本因子,离开它就没有了思维活动,它几乎是学问和学术的全部内容。

 

李:传统文化典籍中,“天”是什么,“人”又是什么?我想,“人”应该是指芸芸众生,一般的人,普通的人,

 

崔:这个应该没有太多的争辩。

 

李:“天”的概念,则相对复杂。“天”,到底是天空(sky),还是天帝(god),还是天命(destiny),还是天然(nature),还是天理(law of nature,即自然法则),抑或是其他?

 

崔:“天”,学术界有所谓主宰之天、命运之天、自然之天、感应之天、义理之天、人格之天等分类。根据史学与考古学,中国在周以前,“天”的概念并不发达,盛行的倒是“帝”的概念。

 

李:“帝”,带有主宰人命运的意味,迷信的色彩浓厚。

 

崔:周时,“帝”的概念为“天”所替代。“天”虽然似乎还执掌人的命运,但是迷信色彩已大为减少,到孔、孟、老、庄,天的意义已有了越来越强烈的哲学意味。

 

李:自然之天是对宇宙及其运行规律的抽象,这个在老子所著的《道德经》中阐述得最为彻底。“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第五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第二十五章)。

 

崔:对,孔子说过“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论语·阳货》)这也是指自然之天。

 

李:自然之天,蕴含着朴素的唯物主义色彩。

 

崔:是的。孔子还说“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论语·述而》)这是命运之天。他又说“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论语·子罕》)这是义理之天。不管怎么细化地辨析下去,反正“天”这个概念,既有完全客观的唯物的意义,也融合进了主观的精神的内容。

 

李:看来,在孔子心目中,“天”是一个有道德倾向、与人不可分割的天。

 

崔:这便是中国哲学的特色,没有绝对的唯物与唯心,没有绝对的客观与主观,这两方面总是融合着的。

 

李:这就有点意思了。西方学界流行“东方神秘主义”的说法,可能与此颇有关联。

 

崔:这正是东西方文化思想的分野。再举两个儒学经典的例子。孔子的孙子孔伋(子思)说:“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中庸》第二十二章)子思的后学孟子进一步说:“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孟子·尽心上》)

 

李:西方的“上帝”与中国的“天”应该有相通的内容。

 

崔:当然,只要是地球上的活着的人,他对于不可知的形而上的存在的思考,都应该是有一致性的,总得有一个概念来表示它。用天、帝、上帝、神、存在、形而上,等等,都一样。

 

李:这也许就是“天人合一”思想复杂的根源之一。

 

崔:儒家“天人合一”学说有其更远的源头,只是文献资料久远,较难考据。《易经》即《周易》,旧说伏羲作八卦,文王演《周易》;另一说法是文王演卦辞,周公演爻辞。不管实际情况如何,《易经》是中国哲学与文化的代表作。

 

李:《易经》通常被归入儒学典籍,列“六经之首”,对吧?

 

崔:对。《易经》问世之后两千多年来的中国哲学,特别是作为中国哲学根本问题的“天人合一”论,就此成型。

总共3页  1  2  3  

 上一篇: 求是杂志社主办《红旗》文摘专题报道崔自默博士
 下一篇: 《此岸彼岸》第6章
  相关文章
·求是杂志社主办《红旗》文摘专题报道崔自默博士
·崔自默在波士顿与文怀沙翁一起访问哈佛大学及各博物馆。
·【默语】真正的思想,永远不会谢幕 ——《水墨味》杂志崔自默访谈录
·《崔自默“画外话”》(1)“画马说”
·崔自默vs姚传玉--真正的思想,永远不会谢幕
·“艺术跨界”对话——崔自默vs舒楠
·世界与视界——关于“默纸”的问答(6)
·一个艺术寓言——关于“默纸”的访谈
·“默纸”与默观——关于“默纸”问答(5)
·“默纸”与解脱
·撕画的困惑
·关于“默纸”的问答
·关于“默纸”“默画”的对话
·再谈中国画创新问题——兼及当代画坛现象
·与一个老学究的对话——关于学术成绩及其他
  图片推荐
《艺术沉思路》清
葛优先生到访崔自
崔自默作品点亮“
崔自默再次握手好
华人画家崔自默作
崔自默砺志新书《
 
  热点专题
·庄子显灵记
·“荣宝拍卖”近年范曾书画赏析
·范曾研究举隅(5)
·范曾研究举隅(1)
·[组图]洗澡的艺术(3)--西方的沐浴
·《为道日损》第三章 ——疏而不失
·范曾研究举隅(2)
·范曾研究举隅(11)
·《为道日损》第四章 ——道非常道 ..
·关于范曾先生书画的鉴定
·与范曾先生“合作”书画
·范曾先生《奇文共欣赏——陈省身与杨振宁》..
·禅与八大
·科学和艺术,两片水域
·<章草>(上)
·《为道日损》第五章——一以贯之
·随感笔录(3)
·崔自默博士受聘为国防大学美术书法研究院首..
·崔自默出席好莱坞大片《钢铁侠3》超前点映..
·我笔记本里的范曾先生笔迹选
栏目导航
专著
《为道日损》人民..
《莲界》江西美术..
《得过且过》四川..
《艺文十说》紫禁..
《心鉴》河北教育..
《中国艺术大师-..
《我非我集》陕西..
《章草艺术》人民..
从前
创与造毁灭
书法史
洗澡的艺术
文艺三论之唯形说
范曾研究
同音字短文50篇
文艺三论之批评学
文艺三论之读者论
书信
寓言
对话
崔自默美学笔记
杂文
推荐文章
·崔自默先生荣获国际奥艺“科学与艺术大奖”
·慈善北京封面人物崔自默
·崔自默新彩作品亮相北京国际时装周
·崔自默“仁爱”梵蒂冈
·《艺术沉思路》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艺术沉思路》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北京翰海2021秋拍崔自默作品再创佳绩
·崔自默先生与李嘉存合作大鸡图
·北京翰海2020秋拍崔自默作品再创佳绩
·崔自默书画作品北京瀚海2019秋拍以寸换..
·范曾作品鉴定
·范曾作品鉴定
·范曾作品鉴定
·崔自默画话《二十四节气》
·崔自默先生作品在北京瀚海2019春拍再创..
视觉焦点
范曾研究举隅(5
范曾研究举隅(1
[组图]洗澡的艺
范曾研究举隅(2
范曾研究举隅(1
关于范曾先生书画
 

崔自默文化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8609号-2 京公网安备110115000931
助理韩健: 13521766440        邮箱:zmwh@sohu.com

技术支持:北京网站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