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阅览崔自默文化网 [登录][注册] 忘记密码? 首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关于崔自默|文化新闻|视频|影像|艺评|篆刻|艺术市场|现代水墨|
书法|国画|油画|版画|雕塑|装置|粘贴|艺术产品|国际交流|
散文|随笔|诗歌|专著|画廊|博客|留言|证书査询|出版著作|English
会员登录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崔自默文化网 --- 国内个人最大的文化类门户型网站 
您的位置: 自默文化网 > 《为道日损》人民美术出版社 > 正文 站内搜索:
《为道日损》第四章 ——道非常道
http://www.cuizimo.com  2010年9月30日 16:9  文章来源:自默文化网  点击:174355次

 

[58] 同上第82页。

 

[59] 《八大山人全集》第3卷第670-673页。

 

[60] 同上第4卷第858图。

 

[61] 屈原《离骚经》,《文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4册第1488页。

 

[62] 一如“巧言令色鲜矣仁”之论断不确切一样,外表与实质总是不见得一致、也不见得不一致;“巧言”可能不仁、也可以仁,所以这时“鲜”字——稀少意,是个总的大致的概率、规律——就显得至关重要。关于文与质的矛盾性,《淮南子》有“见其文者蔽其质”(卷十四《诠言训》)、“以文灭情,则失情;以情灭文,则失文”(卷十《谬称训》)之论,基本是停留在诉说两者的矛盾事实一面。王充《论衡》有“虚妄之言胜真美”(《对作篇》)之论,也有“实诚在胸臆,文墨著竹帛,外内表里,自相副称。意奋而笔纵,故文见而实露也”(《超奇篇》)之认识,其实就已解决了“文”与“质”的矛盾,不成其为问题了。

 

[63] “词要清空,不要质实。清空则古雅峭拔,质实则凝涩晦味。姜白石词如野云孤飞,去留无迹。吴梦窗词如七宝楼台,眩人眼目,碎拆下来,不成片段。此清空质实之说。”见:清张炎《词源》卷下。或参见:方智范等《中国词学批评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98页。

 

[64] 克罗齐认为艺术作品具有统一性、形式与内容具有同一性,形式也可以叫做内容,他反对存在着可以从中抽离出内容的看法,肯定“审美事实就是形式,除了形式之外别无所有”。见:克罗齐《美学》,伦敦1922年版,第16页。或见:雷内·韦勒克(Rene Wellek《批评的概念》(Concepts of Criticism),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9年版,第52页。另:“内容是审美客体的必不可少的结构因素,与之相对的是艺术形式;离开这一相关性,艺术形式就根本没有任何意义。”见:巴赫金《艺术与责任》,《哲学美学卷》,《巴赫金全集》,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2页。“没有任何意义”的形式,传达“没有任何意义”的内容。总之,形式与内容的关系不是简单的可以眼见的明晰的对应关系,形式不是容器,而内容也不是装在容器之内的东西;这种模糊的对应关系,一如名与实的难以立刻辨清。为了传达同一个特定的内容,可以选择不同的表现形式;但因为几种形式的不同,势必产生出略有误差的内容。无法表现的内容,也只能是通过一定的形式来表现,比如“言”与“意”的关系,这时,形式就是亏欠着内容的形式。在客观的条件之外,由于尚存在一些主观的活的因素,比如读者的再创造、审美心态的差别、批评标准的不同等等,“形式”与“内容”的关系成为一个可以继续细致探讨的话题,其中将包括对“内容”与“形式”这两个概念的定义,而后认同。

 

[65] 《礼记·表记第三十二》。另:“其会意也尚巧,其遣言也贵妍。”见:陆机《文赋》,《文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2册第762页。

 

[66] 谢赫《古画品录》,《中国书画》,安徽美术出版社1995年版,卷11页。另见: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同书第79页。

 

[67] “……若骨采未圆,风辞未练,而跨略旧规,驰骛新作,虽获巧意,危败必多,岂空结奇字,纰缪而成经矣?”见:刘勰《文心雕龙·风骨第二十八》。

 

[68] 曹丕《典论·论文》,《文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6册第2271页。

 

[69] 《诗品注释》,齐鲁书社1986年版,第6页。

 

[70]“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见:《论语·八佾》。

 

[71] 柏拉图(Platon,前427-347年)是完全唯心主义的,他把“美”与“真”、“善”作三位一体的东西,基本难以区分;不过,他强调的“美”是以“真”与“善”为条件的,而不是单纯的审美方面的“美”,这无疑是很有意义的。参见:李醒尘著《西方美学史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29页。

 

[72] AB,既ABAB,这属于集合里面的“并集”,数学表示式为:“AB”。刘熙载《艺概·文概》中论文的方式即多采用这种思维方式,把矛盾或对立的两个方面兼而并之,相辅相成。如论诗所谓“质而文,直而婉”,如论赋所谓“古赋调拗而谐,采淡而丽,情隐而显,势正而奇”。“AB”式的集合另有一种表现形式,即“A而非B”式,若《左传》关于《颂》乐有云“至矣哉!直而不倨,曲而不屈,迩而不逼,远而不携,迁而不淫,复而不厌,哀而不愁,乐而不荒,用而不匮,广而不宣,施而不费,取而不贪,处而不底,行而不流。”(《襄公二十九年》或《史记·吴太伯世家》)

 

[73] 康有为《广艺舟双楫》,《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年版,第755页。

 

[74] “然书虽六艺事,而未尝不进乎道。非其胸中空洞无物,则化工生气不能入而居之,则即摹钟刻索,只成一染纸匠耳。”见:朱和羹《临池心解》,同上第741页。

总共51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上一篇: 《为道日损》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下一篇: 《为道日损》第五章——一以贯之
  相关文章
·《为道日损》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为道日损——跋
·《为道日损》序 ——范曾
·《为道日损》第二章 ——道心惟微
·《为道日损》第三章 ——疏而不失
·《为道日损》第四章 ——道非常道
·《为道日损》第五章——一以贯之
·《为道日损——八大山人画语解读》目录
·《为道日损——八大山人画语解读》摘要(中英文)
·《为道日损——八大山人画语解读》学术创新情况概要
·《八大山人画语解读》第一章“俱道适往”(一)
·《八大山人画语解读》第一章“俱道适往”(二)
·《八大山人画语解读》第一章“俱道适往”(三)
·《八大山人画语解读》第一章“俱道适往”(四)
·《八大山人画语解读》第一章“俱道适往”(五)
  图片推荐
乙巳蛇年中央广播
葛优先生到访崔自
崔自默作品点亮“
崔自默再次握手好
华人画家崔自默作
崔自默砺志新书《
 
  热点专题
·庄子显灵记
·“荣宝拍卖”近年范曾书画赏析
·范曾研究举隅(5)
·范曾研究举隅(1)
·[组图]洗澡的艺术(3)--西方的沐浴
·《为道日损》第三章 ——疏而不失
·《为道日损》第四章 ——道非常道 ..
·范曾研究举隅(2)
·范曾研究举隅(11)
·关于范曾先生书画的鉴定
·与范曾先生“合作”书画
·范曾先生《奇文共欣赏——陈省身与杨振宁》..
·<章草>(上)
·禅与八大
·科学和艺术,两片水域
·随感笔录(3)
·《为道日损》第五章——一以贯之
·我笔记本里的范曾先生笔迹选
·崔自默博士受聘为国防大学美术书法研究院首..
·崔自默出席好莱坞大片《钢铁侠3》超前点映..
栏目导航
专著
《为道日损》人民..
《莲界》江西美术..
《得过且过》四川..
《艺文十说》紫禁..
《心鉴》河北教育..
《中国艺术大师-..
《我非我集》陕西..
《章草艺术》人民..
从前
创与造毁灭
书法史
洗澡的艺术
文艺三论之唯形说
范曾研究
同音字短文50篇
文艺三论之批评学
文艺三论之读者论
书信
寓言
对话
崔自默美学笔记
杂文
推荐文章
·乙巳蛇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春名家大拜年-..
·从北京到巴黎中国艺术大展行—崔自默
·崔自默出席《一路锦绣》山海尊首发仪式
·中法艺术家奥林匹克行”专题片之《崔自默》
·崔自默先生荣获国际奥艺“科学与艺术大奖”
·慈善北京封面人物崔自默
·崔自默新彩作品亮相北京国际时装周
·崔自默“仁爱”梵蒂冈
·《艺术沉思路》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艺术沉思路》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北京翰海2021秋拍崔自默作品再创佳绩
·崔自默先生与李嘉存合作大鸡图
·北京翰海2020秋拍崔自默作品再创佳绩
·崔自默书画作品北京瀚海2019秋拍以寸换..
·范曾作品鉴定
视觉焦点
范曾研究举隅(5
范曾研究举隅(1
[组图]洗澡的艺
范曾研究举隅(2
范曾研究举隅(1
关于范曾先生书画
 

崔自默文化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8609号-2 京公网安备110115000931
助理韩健: 13521766440        邮箱:zmwh@sohu.com

技术支持:北京网站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