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阅览崔自默文化网 [登录][注册] 忘记密码? 首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关于崔自默|文化新闻|视频|影像|艺评|篆刻|艺术市场|现代水墨|
书法|国画|油画|版画|雕塑|装置|粘贴|艺术产品|国际交流|
散文|随笔|诗歌|专著|画廊|博客|留言|证书査询|出版著作|English
会员登录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崔自默文化网 --- 国内个人最大的文化类门户型网站 
您的位置: 自默文化网 > 书法史 > 正文 站内搜索:
第四章、书法的认识
http://www.cuizimo.com  2010年10月15日 14:24  文章来源:自默文化网  点击:41486次
 
角度、立场、方法、标准以及时间、地点、事物等等条件,都会有不同情况存在,所以在分析问题时,就要根据具体的条件而立论。条件只要一“具体”,所有问题的本质就会袒露出来,辩论也就无从发生。
再以“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论辩为例,只要把问题的条件具体化,比如反问“是哪一只鸡?哪一只蛋?”那么答案便迎刃而解,问题也就不再成其为问题。鸡生蛋没错,要看哪只鸡生哪只蛋;蛋孵鸡也没错,但要看哪只蛋孵哪只鸡。笼统地问鸡生蛋还是蛋生鸡,“鸡”与“蛋”两个概念都是模糊的、不具体的,所以问题就没法回答。
一般条件与特殊条件,应该分清,而不能混杂。盲人摸象的故事一点也不可笑,每个盲人都是正确的,因为,他们各自得出的结论,相对于他们各自的“摸点”来说,完全吻合。正常人有明亮的双眼,能看到活生生的立体的大象,所以才觉得几个盲人可笑。然而,我们每个人都是“盲人”,因为,任何人都不可能同时站在所有角度观察事物,所以,任何人在任何时候得出的任何论点,都是偏激的、偏见的。实际上,假如一个人想用一个论点把所有问题都谈清楚,先不说这种企图的难以实现,就是勉强为之,端出来的却是一碗温吞水,不可能是矿泉水或者可乐、雪碧、啤酒、清茶等各具特色和味道的饮料。
绘画中的立体主义(Cubism),其聪明之处在于试图以平面来表现立体,而其愚蠢之处也在于试图以平面来表现立体,主观愿望是好的,但却是违背客观的,所以是不可能实现的。探讨美学规律,就如面对一个复杂的物象,倘若我们不停转换角度,我们就永远眼花缭乱,别想明白究竟“什么是美”。早在20年代,现象学派美学家 M·盖格尔《美学》就针对美学研究发展的情势说过这样一段话:“美学犹如一面风向旗,它被哲学的、文化的、科学理论的阵风刮来刮去。时而形而上学地研究,时而经验地研究,时而规范地研究,时而描述地研究,时而从艺术家角度研究,时而又从欣赏者角度研究。今天在艺术中看到了审美的中心,似乎自然美只是艺术美的前提,而明天又在艺术美中注意第二手的自然美……”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说不清”,不是有意和稀泥,而是在具体分析,是在辨证地思考问题。倘若在任何时候、对任何问题都认为没有问题,那无疑是当事者的无知。
(三)标准、辩论以及合同
人的思想意识和评判事物的方法,取决于很多因素,有客观的,也有主观的,而最终都经由主观方面表现出来。
标准,是艺术批评中最最要紧的问题。没有统一的大家都认可的标准,是艺术批评始终不能人人满意的根由。人人都有角度、立场、方法、标准,而且,随着时间、地点、人物的不同,其针对性随之发生变化。
关于艺术问题的矛盾,主要产生于持不同标准的辩论者之间。《庄子》谓:“圣人议而不辩”,“故分也者,有不分也;辩也者,有不辩也”,“辩也者,有不见也”(齐物论第二);“言而足,则终日言而尽道;言而不足,则终日言而尽物。道,物之极,言默不足以载。非言非默,议有所极”(则阳第二十五);“能胜人之口,不能服人之心,辩者之囿也”(天下第三十三)。艺术问题,永远有辩论的可能和必要,便是有些东西大家难以共同认可,谁也不服谁。
物品交易中,一种双方都认为可靠的方法之一,就是签订合同。艺术批评,标准的建立,条件的理清,类似与双方签定一份合同。一旦大家能确定一个都认同的标准,签订评判的“合同”,也许就不会再发生辩论。事实上,大家看问题的方法不可能一样,批评的标准不可能统一,所以辩论会一直发生。站在鸡蛋侧面的人,不会想到和相信鸡蛋还有两头,同样,站在鸡蛋两头的人,也不承认和愿意到侧面看看,这无疑会造成恒的误会。倘若都认同鸡蛋有侧面和两头这个事实,双方也就和解而没有什么论辩的必要了。事实上,正在热争的双方,态度都主观而绝对,都死咬住自己眼前的这一端,弃宏观和客观于不顾;双方的道理都明摆着,所以都妄想让对方首先承认自己这一端的存在与正确、斥责对方应该放弃偏见,谁也不愿首先妥协,于是不欢而散、论辩无果。
对于艺术的评判,一点也不比观察鸡蛋简单,更像摸大象的一群瞎子,说柱子、墙壁、绳子、蒲扇,都对,因为他们分别摸到的是大象的腿、侧身、尾巴和耳朵。可惜得很,很多人的观念有时是十分固执的,当他们听到一个新观念时,不待细听其内容,就开始准备否定了。
艺术水准的评判,之所以发生异议,大多也是没有一个“合同”,虽然这个“合同”并不是不能事先签定的,比如,对传统的认识、对创新的理解等等。
 
(四)坐标和参数
艺术缺乏科学的“量化”特质,所以没有绝对的标准来衡量优劣。但是,我们不妨借鉴“科学观”,帮助解决一些艺术批评中的问题,来认识艺术批评甚或社会生活中的很多现象。
坐标和参数,是两个重要的科学概念,在数理分析中是不可缺少的。坐标(coordinate),有同等、并列、协调、同格、同位等意;参数(parameter),出于希腊语,意为“在旁边的尺子”。总之,有了可以具体比较的东西,弄清楚要比什么、怎么比,才可以定位——品评座次。
书法艺术的批评的坐标,是书法文字史、书家承传史、书体演化史等。要衡量一个书家的优劣,无论其人其书,都不妨以上述几个角度建立相应的坐标系,然后把要分析的对象放进去,大、小、正、负,其“坐标值”马上得出。坐标系,可以做得很具体,比如:隶书坐标系、草书坐标系、碑书坐标系、正书坐标系等等,如此,便可以给每一位特定的书家以一个纵向比较,给出一个相对准确的“量值”。是否真的“空前绝后”,放进坐标系中观察便知。
江山代有书家出。也许一代不如一代,也许代代有所特长,这要具体分析在哪一方面。“方面”,就是参数。比如,以尺幅大小为参数,今人丈余巨幅为寻常物件,单比这方面,古人当然要认输。倘若以笔墨工夫或者文字修养为参数,古人得天独厚,今人则大多退避三舍了。
 
(五)文艺批评科学化
艺术批评的标准,不能像尺度秤量那样科学。科学是理性的、法则的;艺术是感性的、趣味的。科学有规律性,可以套用公式、定理;但艺术行为,没有严格的规律可循,要回答好还是坏、优还是劣、雅还是俗,难以立即作答。科学和艺术的分野,还不仅在于有无量化的评定标准,而更可以牵涉和引申到科学与经济、经济与文明、传统与现代、艺术与市场等问题的区分。
艺术的很多问题,比如评判和批评的标准,是没有定论的,即不科学化。梁漱溟先生之所以说“社会科学只算得是‘准科学’”(《中国文化要义》),正是基于“愈不精确而难语于科学”的考虑。但是,艺术的魅力和存在,就在于其模糊性。艺术行为也是不能科学的,否则,一旦我们发现和确立了一个清晰的评判标准,艺术会变成一种类似体育比赛的行为,或许它也就不复存在了。
一幅书法作品,其尺幅面积多大,是个科学问题,可以由尺子来度量,但其文化含量多大、造诣多高,则是个艺术问题,完全是个不定数,因人而异。厨师有资格证书,理发师也有资格证书,钳工、车工、铆工都有级别之分,都有上岗证,但文艺家却没有上岗证,歌手没有,演员没有,书法家没有,画家没有,批评家也没有。大概文艺作品属于特殊产品。书法,纯科学算不上,应用科学也算不上,它只是一门艺术。艺术虽然没有类乎科学的批判标准,但是,这并不排除我们在研究它时采用一种科学化的视角。
定量分析(quantitative analysis),是科学和技术手段的首要特征。而艺术的品评,则主要是定性分析(qualitative analysis),既无衡量的标准,更无量化的单位可言。一根钢条,有长度、直径、重量、刚度、含碳量等量化的东西来具体评价,但是,一根笔墨线条或者点画,其方还是圆、软还是硬、疾还是徐、厚还是薄、轻还是重等等,只是依靠视觉判断、心里感应,无法具体衡量。线条和点画,这些基本构件的质量,我们尚且无法衡量,遑论由它们复杂地组构而成的一个字、一行字或者一篇字。
对书法艺术水准的测量,我们依据的是一些过去的、已成习惯的欣赏模式和经验,但是,这个过程中仍然完全是出自带有鲜明的个人特征的心理、思维、意识、感觉、感应、体会、思悟、品位、揣摩、对照。
 
(六)批评杂感
艺术创造讲究个性,艺术批评也同样要讲究个性。我们需要个性化的批评,不痛不痒的“八股式”的批评文字,着实没有什么意思。或许出于无奈而写应景文章,这样的东西不能算真正的批评。批评,本来可以说好听的话,也可以说不好听的话。不管话好不好听,只要说到点子上,说得内行,就是合格的批评;否则,就是不合格的批评。不贴切的赞扬,与漫无边际的批评一样,都是不合格的,都是批评对象的误解、不尊敬。
批评需要个性,但要允当,不要偏激。距离、视角和立场,都会影响审美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隔”,是经常发生的一种现象。“不识庐山真面目”,或许是“只缘身在此山中”,或许是“只缘不在此山中”。处于复杂的社会关系中,除了利益的干系,往往还由感情的介入。感情因素,也是艺术批评不客观的一大原由。
被批评,是好事而不是坏事。初出茅庐者,希望著名批评家批评,人家还未必就批评你。著名书家,你说他好话可以,说他几句不中听的话,他肯定会恼火,与你结仇,更别自我批评了。明张岱《陶庵梦艺》记酒徒张东谷数落张岱兄弟说“肉只是吃,不管好吃不好吃;酒只是不吃,不管会吃不会吃”,张岱以为“二语颇韵,有晋人风味”,今天不妨借来数落当下的一种批评现状,为:“表扬的话只是听,不管说得真不真;批评的话只是不听,不管说的对不对。”
我们现在的批评,很多是偏颇的。比如,介绍某一位艺术家,先是其艺术经历,如何坎坷、不易,随之,是他的艺术是如何成功,获得多少殊荣,尤其是他曾经多少次出国,则更显其风光、更有说服力;一阵子赞扬词句之后,偶尔也捎带几句侧面的批评或者意见、建议,最后,一句“让我们期盼他获得更大的成功”完事大吉。——这种批评完全是“八股式”的,是有问题的。他坎坷,是为了他个人的将来,他成功,是他自己获益,他获得更大的成功,跟我们有什么关系?由此可见,介绍某个个人的艺术成就,基本没有想到相关领域的集体事业,更遑谈整个社会的文化贡献。
批评一旦市场化,属于一种经济行为,随着经济杠杆而倾斜,批评也就随之变质。商品经济社会,批评被当作一种成名手段,宣传、展览、拍卖等等媒体的和市场的操作,都为了“包装”一个艺术家。于是,书画作品的价格,在拍卖场上今人的比古人的价钱高,不过谁也不能就此说今人胜古人。市场是变幻莫测的,今年一平方尺两千块,明年就没准,也许还不到两千块。由此可从侧面反思,用市场价格来衡量艺术品的价值,只是一个权宜之法,是很简陋的。艺术品可以被当作股票来炒作,不知是否艺术品的幸事。
衡量艺术品,可以用经济标准,也可以用艺术标准,要区分对待。经济利益的实现,并不代表艺术水平的高超;同理,拥有了艺术水平,也并不能保证获得经济利益。艺术家不必埋怨市场的幼稚,因为艺术品的鉴赏毕竟需要更多的专业知识,所以大多收藏者只是随波逐流罢了。比如书法与碑帖的赏鉴与收藏,单是这一方面的专门知识就足以令人外望而却步,何况更需要其他方面的修养和学问,如历史学、考古学、风俗学、文学、篆刻学、绘画学、材料学、工艺学、心理学等等。

总共11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上一篇: <章草>(上)
 下一篇: 后记
  相关文章
·<章草>(上)
·<章草>(下)
·第一章、书法的表象
·第二章、书法史述略
·第三章、书法的学习
·第四章、书法的认识
·后记
  图片推荐
乙巳蛇年中央广播
葛优先生到访崔自
崔自默作品点亮“
崔自默再次握手好
华人画家崔自默作
崔自默砺志新书《
 
  热点专题
·庄子显灵记
·“荣宝拍卖”近年范曾书画赏析
·范曾研究举隅(5)
·范曾研究举隅(1)
·[组图]洗澡的艺术(3)--西方的沐浴
·《为道日损》第三章 ——疏而不失
·《为道日损》第四章 ——道非常道 ..
·范曾研究举隅(2)
·范曾研究举隅(11)
·关于范曾先生书画的鉴定
·与范曾先生“合作”书画
·范曾先生《奇文共欣赏——陈省身与杨振宁》..
·禅与八大
·<章草>(上)
·科学和艺术,两片水域
·随感笔录(3)
·《为道日损》第五章——一以贯之
·崔自默博士受聘为国防大学美术书法研究院首..
·我笔记本里的范曾先生笔迹选
·崔自默出席好莱坞大片《钢铁侠3》超前点映..
栏目导航
专著
《为道日损》人民..
《莲界》江西美术..
《得过且过》四川..
《艺文十说》紫禁..
《心鉴》河北教育..
《中国艺术大师-..
《我非我集》陕西..
《章草艺术》人民..
从前
创与造毁灭
书法史
洗澡的艺术
文艺三论之唯形说
范曾研究
同音字短文50篇
文艺三论之批评学
文艺三论之读者论
书信
寓言
对话
崔自默美学笔记
杂文
推荐文章
·乙巳蛇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春名家大拜年-..
·从北京到巴黎中国艺术大展行—崔自默
·崔自默出席《一路锦绣》山海尊首发仪式
·中法艺术家奥林匹克行”专题片之《崔自默》
·崔自默先生荣获国际奥艺“科学与艺术大奖”
·慈善北京封面人物崔自默
·崔自默新彩作品亮相北京国际时装周
·崔自默“仁爱”梵蒂冈
·《艺术沉思路》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艺术沉思路》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北京翰海2021秋拍崔自默作品再创佳绩
·崔自默先生与李嘉存合作大鸡图
·北京翰海2020秋拍崔自默作品再创佳绩
·崔自默书画作品北京瀚海2019秋拍以寸换..
·范曾作品鉴定
视觉焦点
范曾研究举隅(5
范曾研究举隅(1
[组图]洗澡的艺
范曾研究举隅(2
范曾研究举隅(1
关于范曾先生书画
 

崔自默文化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8609号-2 京公网安备110115000931
助理韩健: 13521766440        邮箱:zmwh@sohu.com

技术支持:北京网站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