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阅览崔自默文化网 [登录][注册] 忘记密码? 首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关于崔自默|文化新闻|视频|影像|艺评|篆刻|艺术市场|现代水墨|
书法|国画|油画|版画|雕塑|装置|粘贴|艺术产品|国际交流|
散文|随笔|诗歌|专著|画廊|博客|留言|证书査询|出版著作|English
会员登录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崔自默文化网 --- 国内个人最大的文化类门户型网站 
您的位置: 自默文化网 > 《为道日损》人民美术出版社 > 正文 站内搜索:
《为道日损》第二章 ——道心惟微
http://www.cuizimo.com  2010年12月31日 14:21  文章来源:自默文化网  点击:106283次

[206],对于禅分南北与画分南北,八大山人根本不介意,也不愿意罗嗦,而是直抵其理。他赞石涛“自成一家”,自用家法,他如此理论,也如此实践,既着墨传神,又涉笔成趣,用笔墨调和了南北宗、阐释出问题的本质。一方面说“说禅我弗解”,另一方面,又说“文辞妙处不离禅”[207],可见其不着痕迹、不即不离,正得禅旨精髓。

 

八大除了与董其昌在从精神上同行之外,在笔墨上也多有借鉴。65岁(1690年)后,八大始致力于山水画创作时,即为董其昌的儒雅蕴藉、天真幽淡与华滋澄明所打动。简、净、纯、清、淡、明,是八大的趣味;内心的空明与自然的真情,借助于简净厚实的笔墨,落在了纸上。他从传统中挖掘出对自己最有价值的东西,一举变化出自己的笔墨语言与图式风格;他的山水景象是抽象化、象征化、符号化了,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在这“形式“中,八大开辟了一个独僻的意境,素朴荒率,人迹罕至,但生机勃勃;即便偶尔画中有人,若《山水》[208]一作,犹可以感到四下的静悄悄,其笔墨活脱如此。

 

画者,智慧之学。笔墨,可见性、明心;倘非得画艺之三昧者,何以知之、至之。八大山人定然有“生定”因子,否则,终其一生也是无济于事的;至于后天的际遇,为外因,是为其“修定”的最佳条件。这时的艺术创作,便处于展现内心生命的本质状态,而艺术品便是“形成、转换不朽精神的永恒再创造”[209]。天性颖悟的八大山人,在成为禅僧后不久即“竖拂称宗师”,被许为“禅林拔萃之器”[210]。八大出于曹洞、临济两宗,又不拘泥于此两宗,自谑为“丧家之狗”[211],实为悟法之后的超脱之言,又何尝不是一种变相的自负呢?他公然焚烧僧服,这一举动乃与他的“颠狂”之行有关,而并非沿袭和模仿五代至北宋时间的狂禅之风[212];八大的“大善知识”不是这种表面的东西,而是更深厚的儒家道统、责任意识、中和追求。“流水今日,明月前身”[213],禅妙在于不着外相。狂禅与棒喝的目的,不是让人更加莫名其妙,而是启人省悟、助人印证。禅宗“公案”中言语,不必细析之,毕竟“识得根源去”[214]需要切身感受到“痛”。切身感受,才是真的;八大的“痛”是一般人尝试不到的。

 

参“禅”入画,是一个艰苦卓绝的过程,对于八大也不例外。比较“驴”时期所作的《蕉石》与晚期《蕉石图轴》[215],心性差距之大显见。“全不事炉锤,纯任天机,淡处、静处、高处、简处、雄浑处,皆有不多之妙。道情真语,人不能似者,以其一诗之心在无诗,而心平气和,不骂人、不自己占地步、不傍刚寻事、不隐刺讥、不急急怨望、不骋辩才连獾。”[216]这是傅山论王维的诗,——这简直就是在谈八大与他的画。不堆不砌、不滞不凝,百炼成钢、挥斥无形,廓然简约、自在澄明,脱略行迹、来去圆融,此八大之谓乎?

 

峻烈的禅风,对传统无疑具有挑战性。禅僧们的艺术所依靠的是修禅而来的独创意识,个性强烈与悟性超然,而不是优厚的传统教育,所以进入他们画面的,不是文雅与技巧,而是逸趣与个性。与一般禅僧艺术家不同的是,八大早年受过家庭良好的文化素养与传统熏陶,故而在他成熟的画风中,率纵而不失沉着、奇崛而不失肃穆、豪放而不失渊雅、简净而不失雄浑;画面题材虽为寻常之物,但信手而来,发出灵光。与中国艺术史上的禅画家如牧溪、玉涧、温日观、担当、石涛、渐江等以及日本一些佛门画家如雪舟、白隐等比较,八大便可立即显出其殊胜之处;其殊胜,不仅在其内在的心性藉蕴,更在于其外示的笔墨高华。

 

4.3  “学画耶得省”

画与禅的关联,一如画与诗或者诗与禅的关联,恍惚而微妙。如果说八大的诗句以言志为主、受禅思的影响尚且不大的话,那么他的画语方式的简洁明快,则明显有禅旨之用。

 

现实中难以实现的理想,他托付于笔墨了。他的心在画上表现出最大的“净”界;安谧、平和、静寂,那是他的禅趣悟果。《题双西瓜图》云:“无一无分别,无二无二号。吸尽西江来,他能为汝道。”[217]他从两个西瓜入手,引禅典“一即多,多即一”、“一切智智清净,无二无二分”、“是一非一,是二非二”[218];他的题句直取禅语,而他的画式则曲尽禅心。

 

对于八大而言,“禅”对他画的作用在其为僧的初期尚属表层、稚嫩,但到中晚年以后,随着修养的提高、技法的娴熟、笔墨的老成,那画语简、净、静,平中见奇、简而驭繁、计白当黑、无中生有,则直如风行水上、无迹可寻了。

 

论及“禅画”,应当至少有这样几个方面的界分:一,画作者为禅僧,题材不限,画面可以有禅意,也未必有禅意;二、作者不限,画作题材却为佛教题材,但禅味或浓或淡;三,作者不限,题材亦不限,画作风格则禅意十足。明乎此,便知道僧人衲子之作,未必为禅画;而画家虽非僧道中人,所画也并非道释题材,但画风却可以称禅画。至此,又回到前面曾论述的内容,“禅”,它是中国文化艺术思想的一部分,已不是单纯的佛学的原物了。

 

轩冕才贤、岩穴上士、道人衲子与文人士大夫,单就画而言,都只是画,当无大异,所区别的,却是画者的心性、风格。“以平等观作欹侧字,以真实相出游戏法,以磊落人书细碎事”[219],此说虽似“背反”,却道出艺术语言风格的独特与奇异之所从来,也道出艺术中禅趣之所立。画艺画法有其独特的技巧和规律,其精神旨趣毕竟与禅大异,能领会参悟于禅,但可否立竿见影地实现于笔墨,则是另外一回事。笔墨有神,始可雅会襟灵,心、眼、手、笔会合一如,无所隔阂。牧溪法常作画,“笔尖上具眼,流出威音。那边鸟雀花卉,看者莫作眼见,亦不离眼,思之”[220],其情状可知。“如牛驾车,车若不行,打牛即是?打车即是?”[221]牛、车、驾、行、打等等,共同作用,是整体,缺一不可,它们不能分离。

 

“他的艺术就是天然本真的生命,世俗形骸消亡之日,正是他的艺术走向永恒之时”[222]。“定”而慧生,大美的艺术,一定产生于忘怀得失的艺术家,其艺术状态也最接近艺术真质;“口头禅”者其实没有真正的自信。当八大山人心态平和下来以后,对于天才卓荦的他,画路就一马平川了。天道无亲,常与善人;道义不远,直由心造。八大的禅悟,悟什么?忘言得意、凝神定照、画理禅思,眼前所观、心中所感、笔下所传。“一转秋波,十分春到。”[223]此时的八大山人,今非昔比,一花一鸟、一鱼一石,亦足以让他自在神通、游戏三昧[224]。即便为了谋生而画,那也只是疲劳,不是痛苦,而是快乐。

 

中国艺术中的禅趣,其影响是无所不在、至细至密的,实践者欲印证之,只可反身求诸善纯明净之心。“打开你的自家宝藏,自在运用。”[225]心里有一切,能把握自己的心,你就属于你自己,就拥有一切。明了于心,“真我”便使你获得生存的终极境界,当此际,艺术本真、自然大美才可能出现;至于茫茫行路之人,己不自知,其艺术虽或略有可观,但只属于物质的技巧层面,距离精神境界尚颇遥远。

 

总共30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上一篇: 《为道日损》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下一篇: 《为道日损》第三章 ——疏而不失
  相关文章
·《为道日损》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为道日损——跋
·《为道日损》序 ——范曾
·《为道日损》第二章 ——道心惟微
·《为道日损》第三章 ——疏而不失
·《为道日损》第四章 ——道非常道
·《为道日损》第五章——一以贯之
·《为道日损——八大山人画语解读》目录
·《为道日损——八大山人画语解读》摘要(中英文)
·《为道日损——八大山人画语解读》学术创新情况概要
·《八大山人画语解读》第一章“俱道适往”(一)
·《八大山人画语解读》第一章“俱道适往”(二)
·《八大山人画语解读》第一章“俱道适往”(三)
·《八大山人画语解读》第一章“俱道适往”(四)
·《八大山人画语解读》第一章“俱道适往”(五)
  图片推荐
乙巳蛇年中央广播
葛优先生到访崔自
崔自默作品点亮“
崔自默再次握手好
华人画家崔自默作
崔自默砺志新书《
 
  热点专题
·庄子显灵记
·“荣宝拍卖”近年范曾书画赏析
·范曾研究举隅(5)
·范曾研究举隅(1)
·[组图]洗澡的艺术(3)--西方的沐浴
·《为道日损》第三章 ——疏而不失
·《为道日损》第四章 ——道非常道 ..
·范曾研究举隅(2)
·范曾研究举隅(11)
·关于范曾先生书画的鉴定
·与范曾先生“合作”书画
·范曾先生《奇文共欣赏——陈省身与杨振宁》..
·禅与八大
·<章草>(上)
·科学和艺术,两片水域
·随感笔录(3)
·《为道日损》第五章——一以贯之
·崔自默博士受聘为国防大学美术书法研究院首..
·我笔记本里的范曾先生笔迹选
·崔自默出席好莱坞大片《钢铁侠3》超前点映..
栏目导航
专著
《为道日损》人民..
《莲界》江西美术..
《得过且过》四川..
《艺文十说》紫禁..
《心鉴》河北教育..
《中国艺术大师-..
《我非我集》陕西..
《章草艺术》人民..
从前
创与造毁灭
书法史
洗澡的艺术
文艺三论之唯形说
范曾研究
同音字短文50篇
文艺三论之批评学
文艺三论之读者论
书信
寓言
对话
崔自默美学笔记
杂文
推荐文章
·乙巳蛇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春名家大拜年-..
·从北京到巴黎中国艺术大展行—崔自默
·崔自默出席《一路锦绣》山海尊首发仪式
·中法艺术家奥林匹克行”专题片之《崔自默》
·崔自默先生荣获国际奥艺“科学与艺术大奖”
·慈善北京封面人物崔自默
·崔自默新彩作品亮相北京国际时装周
·崔自默“仁爱”梵蒂冈
·《艺术沉思路》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艺术沉思路》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北京翰海2021秋拍崔自默作品再创佳绩
·崔自默先生与李嘉存合作大鸡图
·北京翰海2020秋拍崔自默作品再创佳绩
·崔自默书画作品北京瀚海2019秋拍以寸换..
·范曾作品鉴定
视觉焦点
范曾研究举隅(5
范曾研究举隅(1
[组图]洗澡的艺
范曾研究举隅(2
范曾研究举隅(1
关于范曾先生书画
 

崔自默文化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8609号-2 京公网安备110115000931
助理韩健: 13521766440        邮箱:zmwh@sohu.com

技术支持:北京网站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