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阅览崔自默文化网 [登录][注册] 忘记密码? 首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关于崔自默|文化新闻|视频|影像|艺评|篆刻|艺术市场|现代水墨|
书法|国画|油画|版画|雕塑|装置|粘贴|艺术产品|国际交流|
散文|随笔|诗歌|专著|画廊|博客|留言|证书査询|出版著作|English
会员登录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崔自默文化网 --- 国内个人最大的文化类门户型网站 
您的位置: 自默文化网 > 《为道日损》人民美术出版社 > 正文 站内搜索:
《为道日损》第二章 ——道心惟微
http://www.cuizimo.com  2010年12月31日 14:21  文章来源:自默文化网  点击:106307次

[221] 普济《五灯会元》,中华书局1984年版,上册第127页。

 

[222] “古往今来的画家,车载斗量,可谓恒河沙数,不可胜计,然而可大分为三:第一类画社会认为最好的画;第二类画自己所认为最好的画;第三类则是置好坏于度外,被冥顽不朽的力量驱动着画笔作画。第一类人终身勤于斯而不闻道;第二类人则‘朝闻道夕死可矣’;第三类则如《庄子》书中的啮缺与道合而为一,其人‘若天之自高,地之自厚,日月之自明’,他的艺术就是天然本真的生命,世俗形骸消亡之日,正是他的艺术走向永恒之时。”见:范曾《范曾散文三十三篇》,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40页。

 

[223] “对镜忘言,拈花微笑。色本是空,影无遗照。画理自深,仙心独抱。参之以禅,常观其妙。忽然而遇,必由深造。一转秋波,十分春到。”见:江顺诒《词学集成·境》卷七,《词话丛编》,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4册第3303页。“子曰:‘道不远人。’孟子曰:‘道在迩而求诸远。’有尼悟道诗云:‘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蹈遍陇头云;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见:罗大经《鹤林玉露》,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346页。

 

[224] “定”,即“三昧”,是梵文Samādhi之音译,也译作“等持”、“三摩地”,意即专注一境而不散乱的精神状态,佛教以此作为取得确定之认识并作出判断的心理条件。见:《宗教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1年版,第709页。禅宗用禅定来概括佛教的全部修习方法,亦称“佛心宗”,因其“传佛心印”,以觉悟所称众生本有之佛性为目的,此颇可启迪哲思。“三昧”阐释出一种理想之心态,这种思想本身,就开启出一种获得这种独特境界的可能之门,坐禅冥想,全身心地实践,无疑是抵达生命之深邃精神的最佳途径。参见:舍尔巴茨基《大乘佛学》(Th. Stcherbatsky, The Conception of Buddhist Nirvana)有关内容,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另可参见:柳田圣山《禅与中国》第1章《佛陀的冥想》,三联书店1988年版。

 

[225] 《大珠慧海禅师语录》,《中国佛教思想资料选编》,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2卷第4册第166页。另:“佛知见者,只汝自心,更无别佛。”见:颐藏主《古尊宿语录》,中华书局1994年版,上册第49页。对“心”,宋明儒家之“理学”亦颇体认,南宋陆九渊与明代王守仁的“心学”观,与佛禅异曲同工,而陆九渊云“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见:《宋元学案》,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3册第1884页。另:王守仁云“物理不外于吾心,外吾心而求物理,无物理矣。”见:王阳明《传习录》,吴光等编校《王阳明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42页。

 

[226] “……声画形,君子小人见矣。声画者,君子小人之所以动情乎?”之句,则把声与画的作用深入化;人于声画之反映乃自然流露,因之可判君子与小人。见:扬雄《法言·问神》,见《先秦两汉文论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463页。

 

[227] “言语只是载道之器,殊不知古人意,只管去句中求,有什么巴鼻?不见古人道:道本无言,因言显道,见道即忘言。”见:《碧岩录》,《禅宗语录辑要》,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722页。另:“道本无言,非言不能显道,如世无鲁诘竺坟,数千载之下将何以究上古圣贤之心、与吾佛祖之道耶?”见:潘正炜《听帆楼书画记》卷1,黄宾虹、邓实编《中华美术丛书》北京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19册第60页。

 

[228]“书不尽言,言不尽意。”见:《周易·系辞上》。另:“孔子曰:‘夫子德配天地,而犹假至言以修心。古之君子,孰能脱焉!’”见:《庄子集解·外篇·田子方》,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180页。

 

[229]《庄子集解》之《杂篇·外物》、《外篇·知北游》,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185190195244页。

 

[230] 参见汤用彤《魏晋玄学论稿·言意之辨》,《中国现代学术经典·汤用彤卷》,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第678-696页。

 

[231] “不泛说理,而状物态以明理;不空言道,而写器用之载道。拈形而下者,以明形而上。使寥廓无象者,托物以起兴;恍惚无朕者,著述而知见。”见:钱钟书《谈艺录》,中华书局1988年版,第228页。

 

[232] “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吾安得夫忘言之人而与之言哉!”见:《庄子集解·杂篇·外物》,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244页。另:“得意者越于浮言,悟理者超于文字。法过言语文字,何向数句中求?是以发菩提者,得意而忘言,悟理而遗教,亦犹得鱼而忘筌,得兔而忘蹄也。”见:《大珠慧海禅师语录》,《中国佛教思想资料选编》,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2卷第4册。

 

[233] 见“指月”条。《佛光大辞典》,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影印台湾佛光山出版社1989年版,第3822页、6027页。

 

[234]“浏览偏照,复守以全;经营四隅,还反于枢”,“响不斯应,而景不一设;叫呼仿佛,默然自得。”见:《淮南子》卷一《原道训》。

 

[235] “惜乎!惠施之才,骀荡而不得,逐万物而不反,是穷响以声,形与影竞走也,悲夫!”见:《庄子集解·杂篇·天下》,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299页。

 

[236] 南宗天目山高峰禅师论五宗:“临济痛快,沩山谨严,曹洞细密,云门高古,法眼详明。”见:太虚《佛学入门》,浙江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68页。“嵇康身长七尺八寸,风姿特秀。见者叹曰:‘萧萧肃肃,爽朗清举。’或云:‘肃肃如松下风,高而徐引。’山公曰:‘嵇叔夜之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崩。’”见:《世说新语·容止第

总共30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上一篇: 《为道日损》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下一篇: 《为道日损》第三章 ——疏而不失
  相关文章
·《为道日损》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为道日损——跋
·《为道日损》序 ——范曾
·《为道日损》第二章 ——道心惟微
·《为道日损》第三章 ——疏而不失
·《为道日损》第四章 ——道非常道
·《为道日损》第五章——一以贯之
·《为道日损——八大山人画语解读》目录
·《为道日损——八大山人画语解读》摘要(中英文)
·《为道日损——八大山人画语解读》学术创新情况概要
·《八大山人画语解读》第一章“俱道适往”(一)
·《八大山人画语解读》第一章“俱道适往”(二)
·《八大山人画语解读》第一章“俱道适往”(三)
·《八大山人画语解读》第一章“俱道适往”(四)
·《八大山人画语解读》第一章“俱道适往”(五)
  图片推荐
乙巳蛇年中央广播
葛优先生到访崔自
崔自默作品点亮“
崔自默再次握手好
华人画家崔自默作
崔自默砺志新书《
 
  热点专题
·庄子显灵记
·“荣宝拍卖”近年范曾书画赏析
·范曾研究举隅(5)
·范曾研究举隅(1)
·[组图]洗澡的艺术(3)--西方的沐浴
·《为道日损》第三章 ——疏而不失
·《为道日损》第四章 ——道非常道 ..
·范曾研究举隅(2)
·范曾研究举隅(11)
·关于范曾先生书画的鉴定
·与范曾先生“合作”书画
·范曾先生《奇文共欣赏——陈省身与杨振宁》..
·禅与八大
·<章草>(上)
·科学和艺术,两片水域
·随感笔录(3)
·《为道日损》第五章——一以贯之
·崔自默博士受聘为国防大学美术书法研究院首..
·我笔记本里的范曾先生笔迹选
·崔自默出席好莱坞大片《钢铁侠3》超前点映..
栏目导航
专著
《为道日损》人民..
《莲界》江西美术..
《得过且过》四川..
《艺文十说》紫禁..
《心鉴》河北教育..
《中国艺术大师-..
《我非我集》陕西..
《章草艺术》人民..
从前
创与造毁灭
书法史
洗澡的艺术
文艺三论之唯形说
范曾研究
同音字短文50篇
文艺三论之批评学
文艺三论之读者论
书信
寓言
对话
崔自默美学笔记
杂文
推荐文章
·乙巳蛇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春名家大拜年-..
·从北京到巴黎中国艺术大展行—崔自默
·崔自默出席《一路锦绣》山海尊首发仪式
·中法艺术家奥林匹克行”专题片之《崔自默》
·崔自默先生荣获国际奥艺“科学与艺术大奖”
·慈善北京封面人物崔自默
·崔自默新彩作品亮相北京国际时装周
·崔自默“仁爱”梵蒂冈
·《艺术沉思路》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艺术沉思路》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北京翰海2021秋拍崔自默作品再创佳绩
·崔自默先生与李嘉存合作大鸡图
·北京翰海2020秋拍崔自默作品再创佳绩
·崔自默书画作品北京瀚海2019秋拍以寸换..
·范曾作品鉴定
视觉焦点
范曾研究举隅(5
范曾研究举隅(1
[组图]洗澡的艺
范曾研究举隅(2
范曾研究举隅(1
关于范曾先生书画
 

崔自默文化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8609号-2 京公网安备110115000931
助理韩健: 13521766440        邮箱:zmwh@sohu.com

技术支持:北京网站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