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阅览崔自默文化网 [登录][注册] 忘记密码? 首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关于崔自默|文化新闻|视频|影像|艺评|篆刻|艺术市场|现代水墨|
书法|国画|油画|版画|雕塑|装置|粘贴|艺术产品|国际交流|
散文|随笔|诗歌|专著|画廊|博客|留言|证书査询|出版著作|English
会员登录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崔自默文化网 --- 国内个人最大的文化类门户型网站 
您的位置: 自默文化网 > 《为道日损》人民美术出版社 > 正文 站内搜索:
《为道日损》第二章 ——道心惟微
http://www.cuizimo.com  2010年12月31日 14:21  文章来源:自默文化网  点击:106302次

  

[106]“有以见夫人欲尽处,天理流行,随处充满,无少欠缺。故其动静之际,从容如此。而其言志,则又不过即其所居之位,乐其日用之常,初无舍己为人之意,而其胸次悠然,直与天地万物上下合流,各得其所之妙,隐然而自见于言外。视三子之规规于事之末者,其气象不侔矣,故夫子叹息而深许之。”见: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130页。

 

[107] 王阳明《传习录》,陈荣捷《传习录拾遗》第4条,《传习录详注集评》,台北学生书局1983年版,第391页。或见:陈来《有无之境——王阳明哲学的精神》,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55页。

 

[108] “哲学上之说,大都可爱者不可信,可信者不可爱。余知真理,而又爱其谬误。伟大之形而上学,高严之伦理学,与纯粹之美学,此吾人所酷嗜者。然求其可信者,则宁在知识上之实证论、伦理上之快乐论与美学上之经验论。知其可信而不能爱,觉其可爱而不能信,此二三年中最大之烦闷。”见:《静安文集续编·自序二》,《王国维遗书》,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5册第116页。

 

[109] 元人杨维桢的“铁崖体”,“怪怪奇奇”,然而正是他“性灵”之所在;其学问之“怪”,成长自他少时撤梯楼上、诵读五年的生活环境,是一种长期结成的不谐于俗的癖性,当然不仅“不会偏于平易浅俗”,而且还特具“高古之资”,其影响到明人“公安派”也是情理之中了。“何以说‘公安派’是受‘铁崖体’的影响呢?元人论诗都带一些性灵的倾向;由铁崖体的作风之表面而言,怪怪奇奇,似与性灵说相抵触,实则他的怪怪奇奇是他性灵之表现,所以与他诗论之主张不相冲突。”见: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下卷,百花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第125页。

 

[110] 恽寿平《瓯香馆画跋》,《中国学术名著提要·艺术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798页。

 

[111] 《山水册》之一至之八、《书画册》之十四,《八大山人全集》第4卷第872-875页、第2卷第359页。

 

[112] 陈来《有无之境——王阳明哲学的精神》,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3页。

 

[113] “老僧三十年前未参禅时,年山是山,见水是水。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人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而今得个休歇处,依前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见:普济《五灯会元》,中华书局1984年版,下册第1135页。

 

[114] 僧肇《不真空论》,任继愈《佛教经籍选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77页。

 

[115] 偏执于我或法,便有两误区:一,过分讲自我,沦于“我执”(或称“人我执”、“我见”、“身见”),其不知缘起、无常,被色空烦恼所困而不能解脱;二,以为自然外界实体独在,不知唯识之理,把“内识转似外境”,“执为实我实法”,便又堕入“法执”(或称“法我执”、“人执”)。“我执”与“法执”均为佛学术语,类似于“唯心”与“唯物”之分,但这两个概念也有其本身的不完善性,偏重任何一方便会忽视两者的辨证联系。梁启超以为“境”是心造之物,一切物境是虚幻的,只有心造之境才是真实的,缘由就是物境的悲欢差别,皆因心境之悲欢差别而造成。“天下岂有物境哉,但有心境而已”,“不在物而在我,故曰‘三界唯心’”,人所做的所有努力,也就在于“除心中之奴隶而已”。见:梁启超《惟心》,《梁启超文集》,北京燕山出版社1997年版,第520页。

 

[116] “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逆,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见:《庄子集解·外篇·应帝王》,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75页。

 

[117] “圣人之学以无我为本。”见:王阳明《别方淑贤序》,《阳明全书》七,中华书局1958年版,第124页。另:“人心本是天然之理,精精明明,无纤介染著,只是一个‘无我’而已。胸中切不可有,有即傲也。古先圣人有许多好处也只是‘无我’而已。”见:王阳明《传习录》下,《阳明全书》三,同书第86页。

 

[118] “圣人之静也,非曰静也善,故静也。万物无足以挠心者,故静也。水静则明烛须眉,平中准,大匠取法焉。水静犹明,而况精神!圣人之心静乎!天地之鉴也,万物之镜也。夫虚静恬淡寂漠无为者,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至也”。见:《庄子集解·外篇·天道》,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113页。

 

[119] 僧肇《不真空论》:“岂谓涤除万物,杜塞视听,寂寥虚豁,然后为真谛乎?诚以即物顺通,故物莫之逆;即伪即真,故性莫之易。性莫之逆,故虽无而有;物莫之逆,故虽有而无。”《般若无知论》:“圣心虚静,无知可无,可曰无知,非谓知无。”见:《中国佛教思想资料选编》,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1卷第145150页。

 

[120] “君子以裒多益寡,称物平施。”见:《周易·谦第十五》。

 

[121] “枢机方通,则物无隐貌;关键将塞,则神有遁心。是以陶钧文思,贵在虚静,疏瀹五藏,澡雪精神”。见:刘勰《文心雕龙·神思第二十六》。

 

[122] “何尝见明镜疲于屡照,清流惮于惠风?”见:《世说新语·言语第二》。

总共30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上一篇: 《为道日损》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下一篇: 《为道日损》第三章 ——疏而不失
  相关文章
·《为道日损》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为道日损——跋
·《为道日损》序 ——范曾
·《为道日损》第二章 ——道心惟微
·《为道日损》第三章 ——疏而不失
·《为道日损》第四章 ——道非常道
·《为道日损》第五章——一以贯之
·《为道日损——八大山人画语解读》目录
·《为道日损——八大山人画语解读》摘要(中英文)
·《为道日损——八大山人画语解读》学术创新情况概要
·《八大山人画语解读》第一章“俱道适往”(一)
·《八大山人画语解读》第一章“俱道适往”(二)
·《八大山人画语解读》第一章“俱道适往”(三)
·《八大山人画语解读》第一章“俱道适往”(四)
·《八大山人画语解读》第一章“俱道适往”(五)
  图片推荐
乙巳蛇年中央广播
葛优先生到访崔自
崔自默作品点亮“
崔自默再次握手好
华人画家崔自默作
崔自默砺志新书《
 
  热点专题
·庄子显灵记
·“荣宝拍卖”近年范曾书画赏析
·范曾研究举隅(5)
·范曾研究举隅(1)
·[组图]洗澡的艺术(3)--西方的沐浴
·《为道日损》第三章 ——疏而不失
·《为道日损》第四章 ——道非常道 ..
·范曾研究举隅(2)
·范曾研究举隅(11)
·关于范曾先生书画的鉴定
·与范曾先生“合作”书画
·范曾先生《奇文共欣赏——陈省身与杨振宁》..
·禅与八大
·<章草>(上)
·科学和艺术,两片水域
·随感笔录(3)
·《为道日损》第五章——一以贯之
·崔自默博士受聘为国防大学美术书法研究院首..
·我笔记本里的范曾先生笔迹选
·崔自默出席好莱坞大片《钢铁侠3》超前点映..
栏目导航
专著
《为道日损》人民..
《莲界》江西美术..
《得过且过》四川..
《艺文十说》紫禁..
《心鉴》河北教育..
《中国艺术大师-..
《我非我集》陕西..
《章草艺术》人民..
从前
创与造毁灭
书法史
洗澡的艺术
文艺三论之唯形说
范曾研究
同音字短文50篇
文艺三论之批评学
文艺三论之读者论
书信
寓言
对话
崔自默美学笔记
杂文
推荐文章
·乙巳蛇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春名家大拜年-..
·从北京到巴黎中国艺术大展行—崔自默
·崔自默出席《一路锦绣》山海尊首发仪式
·中法艺术家奥林匹克行”专题片之《崔自默》
·崔自默先生荣获国际奥艺“科学与艺术大奖”
·慈善北京封面人物崔自默
·崔自默新彩作品亮相北京国际时装周
·崔自默“仁爱”梵蒂冈
·《艺术沉思路》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艺术沉思路》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北京翰海2021秋拍崔自默作品再创佳绩
·崔自默先生与李嘉存合作大鸡图
·北京翰海2020秋拍崔自默作品再创佳绩
·崔自默书画作品北京瀚海2019秋拍以寸换..
·范曾作品鉴定
视觉焦点
范曾研究举隅(5
范曾研究举隅(1
[组图]洗澡的艺
范曾研究举隅(2
范曾研究举隅(1
关于范曾先生书画
 

崔自默文化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8609号-2 京公网安备110115000931
助理韩健: 13521766440        邮箱:zmwh@sohu.com

技术支持:北京网站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