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阅览崔自默文化网 [登录][注册] 忘记密码? 首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关于崔自默|文化新闻|视频|影像|艺评|篆刻|艺术市场|现代水墨|
书法|国画|油画|版画|雕塑|装置|粘贴|艺术产品|国际交流|
散文|随笔|诗歌|专著|画廊|博客|留言|证书査询|出版著作|English
会员登录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崔自默文化网 --- 国内个人最大的文化类门户型网站 
您的位置: 自默文化网 > 《为道日损》人民美术出版社 > 正文 站内搜索:
《为道日损》第二章 ——道心惟微
http://www.cuizimo.com  2010年12月31日 14:21  文章来源:自默文化网  点击:106308次
 

  

[71]。不需要转求多方,只需要自己一个“诚”,就可“从容中道”、拥有一切,这还不值得择善而从、固而执之么?

 

进而言之,中规、中矩、中节、中度、中行、中正、中和,即中庸,全是由“诚”而得;“诚”,便是“敬”[72],敬天、敬道、敬性、敬心。这就是“大学”之道,如此,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些实际的社会问题以及“格物致知”等具体事情全都可以实践到了。因此,学者的当务之急,就是“诚其意”,“毋自欺”、“自谦”、“君子必慎其独”、“君子先慎乎德”[73]。“诚”,是自己赋予自己的可以洞穿一切的力量。“慎独”吧,那是在人生的最严峻的时刻、尤其是孤独无依之时,真实自助的惟一法门。

 

“诚”既然如是之好,怎么才能做到“诚”呢?“诚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诚其身矣。”[74]只有当你实践而体会到“诚”的实际好处时,你才会“诚”、加倍地“诚”。“诚”,还体现于“恒”。人都有懒惰的习性,在不知觉中自毁一生。“明善在明,守善在诚”[75];明明知道那样好,就是坚持不下去,自欺欺人,谁也没办法。

 

艺术之道,惟诚惟一。画家要期望有成就,也只有从里到外地讲究“见性”、“明心”。“诚”,包括修养、学识以及笔墨技法、功夫,才可能“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76]。看八大山人《鱼鸟图轴》[77]一作:下面水中的鱼,正抬眼看上面石上的鸟,若有所思、若有所疑;上面石上的鸟,在俯瞰下面水中的鱼,张嘴在说着什么。读之,在思考自然的同时,更感觉人类的生存状态和其背后的本质,成为一个值得真诚思索的谜。

 

八大山人能在最痛苦最难熬的日子里挺过来,亦在于此。神明外见,万物有情,他与他的画与自然,三位一体,可见其透彻之“诚”。他在画中实践着“慎其独”、“诚其意”,他常在画上大书“涉事”二字,其意安在?看他自释曰:“……人且劣也,必频登而后可以无惧,是以斗胜也”,“文字亦以无惧为胜,矧绘事?故予画亦只曰‘涉事’”[78],可见,“涉事”即其画事,“无惧为胜”,其诚慎至于此般境地,故能克人克己、跨古跨今。

 

2.“乐其日用之常”

 

 “反身而诚,其道至近。物与无妄,日用即真。”[79]讲“诚”,就必须讲“真”。有了“真”,就为“美”打好了基础。“夫岂外饰,盖自然耳。”[80]自然之美,是“真”的,“美”是其本来面目。“法天贵真”[81];“尊天保真”[82]。为艺之道,一如为人之道,便是求这一“真”字。真在其内,而后可望神发于外。

 

 

 

2.1  真诚的“狂者”

人行走于社会日久了,就失去了其“真”;真的理想状态,老子提出,它似“赤子”、“婴儿”,他们“含德之厚”、“专气致柔”、“沌沌兮”而“常德不离”,所以,做人的理想标准是“复归于婴儿”[83]。孟子也指出“不失其赤子之心”[84];对待“真”,就要像保护婴儿那样,实心实意,不敢马虎:“如保赤子”、“心诚求之”[85]。急功近利地喊着要“真”,像先学养子而后嫁人那样可笑。“赤子”“婴儿”之初,不知什么是“真”,但自然而然的“真”,所以叫“天真”;他们的行为有时在成人眼里特滑稽,但暗合天道,这一点,已为智慧的科学家所认识到[86]

 

心之真者,性灵也;凡艺术之真者,无非性灵之作也。“性灵”之说,至南北朝已是一个为艺术批评界所广为接受的审美概念,沈约、刘勰、钟嵘等文艺家各有申述[87]。明人“前七子”与“后七子”的复古运动,刺激了“性灵派”的发展[88]。从唐顺之主张“洗涤心源”的“本色”论[89]到李贽鼓吹“童心”说的不愤不作、不可无病呻吟[90],从“公安派”三袁主张“独抒性灵、不拘格套”[91]和“竟陵派”主张“精神所为”、“幽情单绪”[92],直至明末张岱等的活脱脱的小品文,“真”之大纛高举下来。有“至情”乃有“至文”[93];“至情”者,真心也、一往情深也、有愤之作也、胸中流出也,而非世俗常见、拙劣平庸也。经由清初的黄宗羲、顾炎武、钱谦益等人,“性灵说”之薪火至于乾隆“三大家”的袁枚,集“独写性灵”之大成[94]

 

无“真”,便俗。无理无趣,便没意思,“没意思”便俗。出乎情、入乎理,情理结合,就是理趣兼备。天趣,一如天真,是天生的、自然携带着的性情,譬如童子,“不知有趣,然无往而非趣”[95],是为天趣。人稍长,知见既多,尘俗渐垒,则如春华而秋实,世理得而天趣失,为无奈之事。苏东坡论艺所谓“天真烂漫是吾师”,董其昌赞之为“一句丹髓也”

总共30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上一篇: 《为道日损》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下一篇: 《为道日损》第三章 ——疏而不失
  相关文章
·《为道日损》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为道日损——跋
·《为道日损》序 ——范曾
·《为道日损》第二章 ——道心惟微
·《为道日损》第三章 ——疏而不失
·《为道日损》第四章 ——道非常道
·《为道日损》第五章——一以贯之
·《为道日损——八大山人画语解读》目录
·《为道日损——八大山人画语解读》摘要(中英文)
·《为道日损——八大山人画语解读》学术创新情况概要
·《八大山人画语解读》第一章“俱道适往”(一)
·《八大山人画语解读》第一章“俱道适往”(二)
·《八大山人画语解读》第一章“俱道适往”(三)
·《八大山人画语解读》第一章“俱道适往”(四)
·《八大山人画语解读》第一章“俱道适往”(五)
  图片推荐
乙巳蛇年中央广播
葛优先生到访崔自
崔自默作品点亮“
崔自默再次握手好
华人画家崔自默作
崔自默砺志新书《
 
  热点专题
·庄子显灵记
·“荣宝拍卖”近年范曾书画赏析
·范曾研究举隅(5)
·范曾研究举隅(1)
·[组图]洗澡的艺术(3)--西方的沐浴
·《为道日损》第三章 ——疏而不失
·《为道日损》第四章 ——道非常道 ..
·范曾研究举隅(2)
·范曾研究举隅(11)
·关于范曾先生书画的鉴定
·与范曾先生“合作”书画
·范曾先生《奇文共欣赏——陈省身与杨振宁》..
·禅与八大
·<章草>(上)
·科学和艺术,两片水域
·随感笔录(3)
·《为道日损》第五章——一以贯之
·崔自默博士受聘为国防大学美术书法研究院首..
·我笔记本里的范曾先生笔迹选
·崔自默出席好莱坞大片《钢铁侠3》超前点映..
栏目导航
专著
《为道日损》人民..
《莲界》江西美术..
《得过且过》四川..
《艺文十说》紫禁..
《心鉴》河北教育..
《中国艺术大师-..
《我非我集》陕西..
《章草艺术》人民..
从前
创与造毁灭
书法史
洗澡的艺术
文艺三论之唯形说
范曾研究
同音字短文50篇
文艺三论之批评学
文艺三论之读者论
书信
寓言
对话
崔自默美学笔记
杂文
推荐文章
·乙巳蛇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春名家大拜年-..
·从北京到巴黎中国艺术大展行—崔自默
·崔自默出席《一路锦绣》山海尊首发仪式
·中法艺术家奥林匹克行”专题片之《崔自默》
·崔自默先生荣获国际奥艺“科学与艺术大奖”
·慈善北京封面人物崔自默
·崔自默新彩作品亮相北京国际时装周
·崔自默“仁爱”梵蒂冈
·《艺术沉思路》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艺术沉思路》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北京翰海2021秋拍崔自默作品再创佳绩
·崔自默先生与李嘉存合作大鸡图
·北京翰海2020秋拍崔自默作品再创佳绩
·崔自默书画作品北京瀚海2019秋拍以寸换..
·范曾作品鉴定
视觉焦点
范曾研究举隅(5
范曾研究举隅(1
[组图]洗澡的艺
范曾研究举隅(2
范曾研究举隅(1
关于范曾先生书画
 

崔自默文化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8609号-2 京公网安备110115000931
助理韩健: 13521766440        邮箱:zmwh@sohu.com

技术支持:北京网站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