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阅览崔自默文化网 [登录][注册] 忘记密码? 首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关于崔自默|文化新闻|视频|影像|艺评|篆刻|艺术市场|现代水墨|
书法|国画|油画|版画|雕塑|装置|粘贴|艺术产品|国际交流|
散文|随笔|诗歌|专著|画廊|博客|留言|证书査询|出版著作|English
会员登录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崔自默文化网 --- 国内个人最大的文化类门户型网站 
您的位置: 自默文化网 > 《为道日损》人民美术出版社 > 正文 站内搜索:
《为道日损》第二章 ——道心惟微
http://www.cuizimo.com  2010年12月31日 14:21  文章来源:自默文化网  点击:106288次

  

[48]。于是,对于美的形式,科学家有时也像艺术家一样不顾一切地追求它;只是“因为它比较漂亮”,使狄拉克宁可丧失科学性也要把方程式弄得“美一些”[49]。谁能否认美呢?谁能否认美就是数一样的秩序、就是自然规律之所在呢?

 

美,就是秩序。秩序,就是存在;失序,能毁掉一切。驳杂、烦琐、离谱、乱套、无整体意识、无秩序性的东西,不是艺术;讲究秩序感,便从游戏中升华出高明的艺术。作文之法,就像串项链,把字连缀成篇:所用字都是现成的,但各人“串法”不同,就意思不同;“串法”,就是组织搭配,就是“秩序”。秩序性强,就是通篇百炼千裁、“妥帖天成”[50],所以能如此,在于由章而句、由句而字,引带呼应、铺衬点缀,从宏观到细密处都惨淡经营、匠心独运。笔墨之法,正如作文,需通篇上下、一以贯之,有时看来不重要的位置,却是非同小可,不能等闲视之。“一幅中有不紧不要处,特有深致”[51];因为“用意”无所不至,“一点精神在微茫些子间,隐跃欲出”[52]

 

气、气韵、精神,是最好的秩序感;是一种难言而可感的氛围,是从最合理的构造中产生出的无形的力场,是最完美的视觉关系的一种表达形式。“气”与“力”,是一种视觉心理感受[53],但是这种感受激发于“秩序”。同样这些笔墨部件,打乱其秩序就没有了“气”和“力”。可见,一笔一墨无所谓好坏,就看把它搭配到什么位置,如勾勒之线、皴擦之点,它们本身质量再好,也不能互相换位;它们搭配好了,就是佳构,否则就是恶札或俗品庸作。所谓“败笔”,除了其本身质量不过关外,就是不到位、无秩序的笔墨,是与周围环境及通篇气息不相协调的地方。

 

章法、布局、谋篇,如在纸上摆兵布阵[54],不可疏忽怠慢。讲究“意存笔先,笔周意内,画尽意在,象应神全”,就是为了笔墨的秩序。板、刻与结这“三病”[55],乃是死于章句的过执;而怪、力、乱与神,则是对秩序的亵渎。失序,是对美的游离。完美,就是杰作,它一定是有条不紊、严丝合缝的,任何局部都不可以挪动,这种完全的不包容性,正说明其高明。正因为完美艺术需要这样精密的秩序,所以西哲就将美学与数理关系联合研究,认为艺术美可以由数学形式来表示,如亚里士多德说“美的主要形式,秩序、匀称和明确,这些惟有数理诸学优于为之作证”[56],达·芬奇说“谁也不能断言,有什么东西既不会用到任何数学,也不会用到建立在数学基础上的知识”[57]。秩序感,尤其在装饰艺术的心理学研究中被充分肯定[58],因为其秩序感更明显地左右着视觉效果的美丑好坏。

 

中国画的秩序性,具体到了题款钤印的位置上,它可能影响到通篇的构图:但这种认识,是视整个画面为二维空间的;而实际上,当转换一下视觉习惯,把画面中所有部件看作三维空间的物象,就连题字本身也在三维空间内,就立刻发现:它与其他物象之间相对位置并不固定,它们因为可以处在不同的纵深上,所以彼此并不怎么影响,而且,还会意外地感受到一种妙趣,就是它们的位置在或前或后、忽前忽后地移动着。看八大山人《花卉扇页》[59],构图居下,中间偏左一线而上,成纵横局势,在正中央落“八大山人”款并钤朱文小印;这中间落款,是多么富有表现性,多么有图式构成的意识,那既是填补空白,又是把空间在纵深上拉远,它可以离读者很近,也可以离读者很远,静中寓动,动感、动态。

 

八大山人艺术的高明,除了内涵的有天道、天理、天趣,便是其笔墨的秩序性。他很严谨,直至于落款与钤印的位置都很认真。看《竹石图轴》一作,八大本来没有落款,后来的吴昌硕觉得它是“酬应之作”,便补上了题款,在左边沿着画芯一竖下来,却把左边的一片空间堵了个严实[60]。八大有很多作品没有落款,只有钤印,但位置讲究、秩序性很强,加上任何东西都使其“空间”缩小。

 

笔墨简练,至为淳净;位置精确,最有秩序。八大的画就是这样,你不可以随便更动改易其中任何一部分,即便一点。可以任意涂抹和更改的绘画,则懈怠、荒芜、草率与稀松,去八大其趣味玄远。例如波洛克的绘画,他自己“并不知道要做什么”,而“画上永远会是一片和谐,随你增,随你减,画的本身总是美好的”[61];如此“不知道”、“随你”、“总是”的活儿,技巧性低、没有秩序,很多人能干。八大的画,却很少人能做到。

 

 

 

1.3  诚者自成

看八大《枯槎鱼鸟图》一作[62],树上的鸟不紧不慢地低头梳理羽毛,下面水里的鱼优游闲憩,这种韵致、意味,乃是见性、明心,从中可以真切感受到他的对自然的感悟,以及他从创作中获得的非凡的快乐。艺术语言之所以能明道、见理,除了其作品形式上的物质的规律、秩序、美之外,正是因为它可以使作者见性、明心。艺术,毕竟是人的艺术;道理,毕竟是人的道理。

 

“心之所同然者何也?谓理也,义也。”[63]对“义理”的寻求与追索,横亘于历代学者心中。“义理”之学,即“道学”、即“性理学”、即“心学”,于北宋蔚成壮观[64],承儒而融通道、佛,以论天、道、性、命、心、理、气等天地宇宙间大问题,总之把心、性与理紧密联系在一起。“如切如磋者,道学也。”[65]二程兄弟,仔细问学,悉心揣摩,汇诸学于儒[66],可谓诚矣。

 

“读《易》,乃知言性与天道在是。”[67]儒家经学,天下至学,而经之大者,莫过于《易》。儒家借易学以立论,易学也靠儒家而弘扬,《大学》与《中庸》更是贯穿了易学思想[68]。中国文化思想,乃以《易》学贯通。圣人也饶有兴趣地谈“性”论“天”,被称作“形而上学”,是名副其实的、是光荣的。儒家的高明,还在于其“不断创造符合时代需求的新模式”[69]。儒家的心性之学,不光是一种知识论,更是一种价值论;它给人以理想,并提供出落实的办法。落实的办法,很具体、很可行、很好理解,就是:“诚”。

 

——“诚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70];自己把握了“诚”,就自己抓住了“道”!

 

“诚”,是儒学最重要的作业,它是获得道理的最方便法门。仅凭一“诚”能行么?能。因为,“诚者,天之道也”,以“诚”相待,道不辜负于人,此毋庸疑惑:“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

 

总共30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上一篇: 《为道日损》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下一篇: 《为道日损》第三章 ——疏而不失
  相关文章
·《为道日损》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为道日损——跋
·《为道日损》序 ——范曾
·《为道日损》第二章 ——道心惟微
·《为道日损》第三章 ——疏而不失
·《为道日损》第四章 ——道非常道
·《为道日损》第五章——一以贯之
·《为道日损——八大山人画语解读》目录
·《为道日损——八大山人画语解读》摘要(中英文)
·《为道日损——八大山人画语解读》学术创新情况概要
·《八大山人画语解读》第一章“俱道适往”(一)
·《八大山人画语解读》第一章“俱道适往”(二)
·《八大山人画语解读》第一章“俱道适往”(三)
·《八大山人画语解读》第一章“俱道适往”(四)
·《八大山人画语解读》第一章“俱道适往”(五)
  图片推荐
乙巳蛇年中央广播
葛优先生到访崔自
崔自默作品点亮“
崔自默再次握手好
华人画家崔自默作
崔自默砺志新书《
 
  热点专题
·庄子显灵记
·“荣宝拍卖”近年范曾书画赏析
·范曾研究举隅(5)
·范曾研究举隅(1)
·[组图]洗澡的艺术(3)--西方的沐浴
·《为道日损》第三章 ——疏而不失
·《为道日损》第四章 ——道非常道 ..
·范曾研究举隅(2)
·范曾研究举隅(11)
·关于范曾先生书画的鉴定
·与范曾先生“合作”书画
·范曾先生《奇文共欣赏——陈省身与杨振宁》..
·禅与八大
·<章草>(上)
·科学和艺术,两片水域
·随感笔录(3)
·《为道日损》第五章——一以贯之
·崔自默博士受聘为国防大学美术书法研究院首..
·我笔记本里的范曾先生笔迹选
·崔自默出席好莱坞大片《钢铁侠3》超前点映..
栏目导航
专著
《为道日损》人民..
《莲界》江西美术..
《得过且过》四川..
《艺文十说》紫禁..
《心鉴》河北教育..
《中国艺术大师-..
《我非我集》陕西..
《章草艺术》人民..
从前
创与造毁灭
书法史
洗澡的艺术
文艺三论之唯形说
范曾研究
同音字短文50篇
文艺三论之批评学
文艺三论之读者论
书信
寓言
对话
崔自默美学笔记
杂文
推荐文章
·乙巳蛇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春名家大拜年-..
·从北京到巴黎中国艺术大展行—崔自默
·崔自默出席《一路锦绣》山海尊首发仪式
·中法艺术家奥林匹克行”专题片之《崔自默》
·崔自默先生荣获国际奥艺“科学与艺术大奖”
·慈善北京封面人物崔自默
·崔自默新彩作品亮相北京国际时装周
·崔自默“仁爱”梵蒂冈
·《艺术沉思路》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艺术沉思路》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北京翰海2021秋拍崔自默作品再创佳绩
·崔自默先生与李嘉存合作大鸡图
·北京翰海2020秋拍崔自默作品再创佳绩
·崔自默书画作品北京瀚海2019秋拍以寸换..
·范曾作品鉴定
视觉焦点
范曾研究举隅(5
范曾研究举隅(1
[组图]洗澡的艺
范曾研究举隅(2
范曾研究举隅(1
关于范曾先生书画
 

崔自默文化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8609号-2 京公网安备110115000931
助理韩健: 13521766440        邮箱:zmwh@sohu.com

技术支持:北京网站制作